学校发展战略定位

2022-08-24

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之进行的SWOT分析情况,我校实事求是地确定了学校文化主题、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体系。

【文化主题】

绿色*生态

学校文化主题是学校文化打造的主攻方向,可以确定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外显元素和精神内核。有了文化主题,学校文化发展才有了立足点和象征物。


0208小学景观方案_页面_5_图像_0001.jpg


【意义阐释】

“绿色”,原义是健康、无污染、无公害的颜色,代表着自然、生机与活力,意味着健康、希望与幸福。“生态”原义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真实状态。

将“绿色”“生态”用于教育领域,引入学校文化,是立足于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着眼于学生未来、生命成长,是教育务本溯源的需要,是“以人为本”最直接的体现。

倡导“绿色生态教育”,是源于教育哲学给我们揭示的5大教育公理:潜在公理、动因公理、反身公理、美学公理、中介公理。我们认为:创办一所学校,确定一种理念,首先,要清晰回答“教育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而回答“教育是什么”,则是以弄清“人是什么”为前提。马克思说:“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思的活动。”人的第一特性是人的反身性(或自反性),并通过反身性具有了自增性。“自反性和自增性一起描绘了人,使得人的生命是那样的灿烂。”人的这一根本特性对于我们教育而言,永远值得思索与回味,是教育理论大厦的立足之地,是教育的立足之本,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石,是教育的本源,亦或教育的根本。


0208小学景观方案_页面_3_图像_0001.jpg


倡导“绿色生态教育”,就是以绿色生态基本理念为价值导向,将教育回归到自然本真,回归到教育原点。在遵循人的“反身性”这一根本特性,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追求适合于师生成长需求、充满生机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让每一片绿叶自由舒展”。通过师生真实的、原生态的教育教学活动,“自己参与自己的活动”,让师生焕发生命活力,让学校焕发勃勃生机,从而健康乐观、阳光自信地快乐前行、幸福成长。它更关注“自增性”,关注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更指向人的未来发展。

“绿色生态”教育理念具备如下的八个基本核心点:(1)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强调天人合一;(2)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强调和谐均衡;(3)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强调个性张扬;(4)注重儿童的精神世界,强调心理健康;(5)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强调主体意识;(6)体现儿童的愉快与欢乐,强调寓教于乐;(7)突破学校的围墙,与社会、家庭融为一体,强调开放整合;(8)最高目标是追求儿童成长的生态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定位】武汉市窗口示范未来学校

发展定位是学校最终发展的目标和愿景,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

【意义阐释】

“窗口示范”是指能在武汉市发挥一定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作为湖北省省会,武汉是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已形成了相当完善的教育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有地位的名校。

作为一所新创办的学校,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唯有志存高远,目标远大,才能勇于前行、不懈追求、努力生长。我们希望通过绿色生态教育实践,能够在教育质量、教育特色方面均达到武汉市一流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在武汉的办学品位,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23_图像_0002.jpg


“未来学校”,着眼于引导师生的未来发展和可持续生长。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未来人才是有知识、会学习,有思想、会思考,有实干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很好地处理好“学”“思”“创”“行”的关系,明白这四个要素中学习是基础,思维是核心,创新是关键,行动是保证,学是思之始,思是创之源,创靠行实现。将学、思、创、行相融合,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开放型、高素质的未来人才。引导学生将当下的学习、生活与未来发展紧密相连,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与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小种下“为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奠基,为祖国高质量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力量”之宝贵种子。“未来学校”面对的是未来,以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希望通过人文立校、科技强校和学术名校的策略,尽快将学校办成一所办学理念新、发展路径优、育人质量高的新型优质学校,让师生们置身其中,能感到舒适,享受到快乐,获得全面发展、持续生长的力量。

【办学特色】生态教育

办学特色是学校主要打造的能够体现学校发展定位的教育特色。有了特色,学校才能够在办学进程中逐渐鲜亮起来,才能够更好地为领导、社会、家长所了解,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意义阐释】

习总书记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开展绿色生态教育,学校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将“生态”“绿色”“未来”“发展”“创新”等主要文化元素,融入到外在环境的营造上,渗透到内在的师生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师生具有国际视野、博大胸怀,努力将学校建成一所“生态田园式、精神家园式、人文校园式、成长乐园式”的学校,成为凝聚融汇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梦想的沃土。

经过深入的探讨论证,我们认为办学特色不应只局限于某个活动或者某个项目上的特色,更多地应着眼于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上的特色。同时,新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为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创办一所绿色学校,形成鲜明的“生态教育”特色,我们将从“生态校园”“生态课堂”“生态课程”“生态育人”四个维度逐步推进。

“生态校园”是绿色学校的基础。环境育人,育人无形,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在学校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一个空间,都承担着育人的功能。空间对人的情绪和认知,影响巨大。“生态校园”既注重校园建筑的绿色环保要求,在校园建设中采用多项节能、绿色、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自然采光、高效电驱动地源热泵、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实现校园整体能效提升、节能减排。同时,又注意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与打造,通过生态化、个性化、现代化的校园文化,彰显出校园的“生态特色”。在设计中尽可能地体现“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把学校的空间交给孩子和老师,聆听他们的心声,遵从他们的意思,经过他们的集体讨论,发挥他们的才智、创意和灵感,学校再通过精心设计、精致布局、精细营造,发挥“空间即教育”的作用,让师生沐浴阳光,乐享绿色,在寓教于乐中,让生态意识深入心灵,激励师生自觉地追求真、善、美,提升生命成长的质量。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76_图像_0002.jpg


“生态课堂”是绿色学校的保障。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说:“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师生在校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他们的精彩在课堂绽放,最深层次的快乐在课堂生成,最深层次的痛苦也在课堂中体会。“5+2”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目标任务将更多地在课堂中得以落实。“生态课堂”主张的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将学生生命成长中最迫切需要的地方作为切入点和生长点。它的关键在于变革,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学记》中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叶澜教授倡导“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肖川先生提出“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都是对“绿色生态课堂”的最好诠释。“生态课堂”应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生态课堂”倡导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师生、把创造还给师生、把发展还给师生,强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强调实践取向是学习提升的关键一步。学校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探索:课堂教学目标,体现统整取向,由知识技能目标转向整合的核心素养目标;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核心取向,由全面覆盖到深度理解;教学方式,强调实践取向,从单向传递到建构分享;课堂教学评价,强调个性取向,从整体划一到多元开放。在“生态课堂”中,教师将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引领者”,最终成为“隐身者”。隐身不代表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隐身以后,教师将把精力放在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教学上,把功夫花在提高自身设计深度学习活动的能力上,把时间花在提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实施、评价及矫正的能力上。

“生态课程”是绿色学校的支柱。学校的课程结构决定了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层次。教育理念、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都需要与之匹配的课程体系。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聚焦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新学校将以育人目标为轴心,融合学生发展需求,兼顾学科逻辑,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版块。从“启航─领航─自航”三个层级推进“生态课程”的进阶:启航课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要指国家必修、限定性必选和校本化拓展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夯实学生的共同基础;领航课程,不领不高,不导不远,主要指国家、校本选修课程,面向分层学生,重在发掘学生潜能;自航课程,不自不生,不维不新,主要指社团、社会实践等课程,面向个体学生,重在发展学生个性。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51_图像_0002.jpg


基于此,学校课程架构为:一个核心、两个维度、三个阵地、四个层次。一个核心:立德树人。两个维度:整体优秀与个性特长。三个阵地:主动学堂、多元课程、缤纷社团。四个层次搭建: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实践型课程,综合型课程。

“生态课程”的特色化开发过程中,将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长江水文化、黄鹤楼文化、武汉防疫精神、长春街学校文化等武汉地方特色、学校校本课程,逐步实现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有机整合,形成完整连贯、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课程体系。我们的生态课程基本理念提倡教育要回归生活,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实现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

“生态育人”是绿色学校的指南。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人的发展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提到: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尊重人类尊严、尊重和平,对人类的持续发展负责。顾明远先生指出:“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而不是无生命的物质。”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其德、智、体、美、劳诸因素的成长,从来不是孤立的点状的生成,而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共生,不是简单的立竿见影,而是复杂的嬗变过程,不只是单一的课堂形态,而是全时空的育人活动。“生态育人”正是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思考科学施策,以促成生命质量整体提升,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23_图像_0007.jpg


我们希望孩子们成长过程,是有趣的、有意义的。“生态育人”倡导不要让教科书变成孩子们的全部世界,而要让世界变成孩子们的教科书、让社会成为孩子们的大课堂。”具体到实践中,我们强调学生的元认知,主动认知,主要目标导向为“四知”:“知己”“知人”“知物”“知天”。知己,即:发现自己、接受自己、肯定自己、转化自己、爱护自己、挖掘自己;知人,即:与他人和睦相处、关注社会、群体规则、关心弱势群体和个体;知物,即:与环境建立生命共同体,关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知天,即:与宇宙天人合一、珍爱生命、生命自觉。主要途径为“五育人”。即:学科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情感育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生态育人”下,孩子们将主动参与光盘行动、劳动体验,到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入田间体验农田种植……广阔的天地将赋予孩子更多的经历、更丰富的体验,发挥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综合育人的功能,帮助助他们修炼品德、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生态教育”的四个维度,不是单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互为交融,互为促进的共生。“生态教育”四个维度的深入推进,将会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形成以学校精神和气质为特征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