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2022-08-24

一、学校基本情况


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是由央企中信集团旗下中信泰富地产公司向江岸区政府无偿捐建的一所现代化公立小学,学校占地11540平方米,规划24个教学班。为配套滨江国际商务区的需求,江岸区教育局遵循优质起点,新校即名校的原则,由市示范学校长春街小学品牌合办,输出理念、管理、师资、课程等高位嫁接,实现“新校即名校”。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06_图像_0002.jpg


二、学校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经过详细的调查,我们根据SWOT框架对学校的情况作了一些分析。SWOT是企业根据自身既定的内部条件进行自我分析的一种方法,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遇(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这种分析方法同样适合学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它可以找出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按照这种分析方法,它可以把学校发展“能够做的”(学校的优势和劣势)与“可能做的”(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进行有机的协调。

在SWOT分析基础上,得到一个关于我校的系统认识,为学校准确的定位和进行正确的学校理念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学校优势

外部环境:学校位于二七滨江商务区,是长江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汉市重点打造的国际总部商务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学校由央企捐建,建设品质高,学校服务社区群体素质高。

内部环境:学校设计取意“琴的旋律”外观艺术感十足,内部空间、载体、功能充足,校园节能设计绿色低碳(自然采光、雨水回收、中水利用、光伏发电、自动喷雾、海绵城市、江水源供能),5G、5G+智慧化校园

新环境教师积极性高,每个人都会积极向上。

内部条件、动机决定学校发展的力量和方向,我们要把这些好的优势转化为实际的办学效益。

(二) 发展机遇

区委、区政府的高起点定位,区教育局、中信泰富公司的大力支持,学校服务社区的群体素质高,学校硬件的高标准都为学校的高位推进、高起点办学打下基础。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05_图像_0003.jpg



三、学校发展战略定位


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之进行的SWOT分析情况,我校实事求是地确定了学校文化主题、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体系。

【文化主题】绿色生态

学校文化主题是学校文化打造的主攻方向,可以确定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外显元素和精神内核。有了文化主题,学校文化发展才有了立足点和象征物。


0208小学景观方案_页面_5_图像_0001.jpg


【意义阐释】

“绿色”,原义是健康、无污染、无公害的颜色,代表着自然、生机与活力,意味着健康、希望与幸福。“生态”原义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真实状态。

将“绿色”“生态”用于教育领域,引入学校文化,是立足于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着眼于学生未来、生命成长,是教育务本溯源的需要,是“以人为本”最直接的体现。

倡导“绿色生态教育”,是源于教育哲学给我们揭示的5大教育公理:潜在公理、动因公理、反身公理、美学公理、中介公理。我们认为:创办一所学校,确定一种理念,首先,要清晰回答“教育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而回答“教育是什么”,则是以弄清“人是什么”为前提。马克思说:“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思的活动。”人的第一特性是人的反身性(或自反性),并通过反身性具有了自增性。“自反性和自增性一起描绘了人,使得人的生命是那样的灿烂。”人的这一根本特性对于我们教育而言,永远值得思索与回味,是教育理论大厦的立足之地,是教育的立足之本,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石,是教育的本源,亦或教育的根本。


0208小学景观方案_页面_3_图像_0001.jpg


倡导“绿色生态教育”,就是以绿色生态基本理念为价值导向,将教育回归到自然本真,回归到教育原点。在遵循人的“反身性”这一根本特性,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追求适合于师生成长需求、充满生机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让每一片绿叶自由舒展”。通过师生真实的、原生态的教育教学活动,“自己参与自己的活动”,让师生焕发生命活力,让学校焕发勃勃生机,从而健康乐观、阳光自信地快乐前行、幸福成长。它更关注“自增性”,关注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更指向人的未来发展。

“绿色生态”教育理念具备如下的八个基本核心点:(1)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强调天人合一;(2)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强调和谐均衡;(3)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强调个性张扬;(4)注重儿童的精神世界,强调心理健康;(5)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强调主体意识;(6)体现儿童的愉快与欢乐,强调寓教于乐;(7)突破学校的围墙,与社会、家庭融为一体,强调开放整合;(8)最高目标是追求儿童成长的生态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定位】

武汉市窗口示范未来学校

发展定位是学校最终发展的目标和愿景,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

【意义阐释】

“窗口示范”是指能在武汉市发挥一定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作为湖北省省会,武汉是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已形成了相当完善的教育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有地位的名校。

作为一所新创办的学校,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唯有志存高远,目标远大,才能勇于前行、不懈追求、努力生长。我们希望通过绿色生态教育实践,能够在教育质量、教育特色方面均达到武汉市一流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在武汉的办学品位,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23_图像_0002.jpg


“未来学校”,着眼于引导师生的未来发展和可持续生长。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未来人才是有知识、会学习,有思想、会思考,有实干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很好地处理好“学”“思”“创”“行”的关系,明白这四个要素中学习是基础,思维是核心,创新是关键,行动是保证,学是思之始,思是创之源,创靠行实现。将学、思、创、行相融合,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开放型、高素质的未来人才。引导学生将当下的学习、生活与未来发展紧密相连,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与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小种下“为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奠基,为祖国高质量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力量”之宝贵种子。“未来学校”面对的是未来,以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希望通过人文立校、科技强校和学术名校的策略,尽快将学校办成一所办学理念新、发展路径优、育人质量高的新型优质学校,让师生们置身其中,能感到舒适,享受到快乐,获得全面发展、持续生长的力量。

【办学特色】生态教育

办学特色是学校主要打造的能够体现学校发展定位的教育特色。有了特色,学校才能够在办学进程中逐渐鲜亮起来,才能够更好地为领导、社会、家长所了解,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意义阐释】

习总书记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开展绿色生态教育,学校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将“生态”“绿色”“未来”“发展”“创新”等主要文化元素,融入到外在环境的营造上,渗透到内在的师生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师生具有国际视野、博大胸怀,努力将学校建成一所“生态田园式、精神家园式、人文校园式、成长乐园式”的学校,成为凝聚融汇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梦想的沃土。

经过深入的探讨论证,我们认为办学特色不应只局限于某个活动或者某个项目上的特色,更多地应着眼于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上的特色。同时,新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为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创办一所绿色学校,形成鲜明的“生态教育”特色,我们将从“生态校园”“生态课堂”“生态课程”“生态育人”四个维度逐步推进。

“生态校园”是绿色学校的基础。环境育人,育人无形,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在学校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一个空间,都承担着育人的功能。空间对人的情绪和认知,影响巨大。“生态校园”既注重校园建筑的绿色环保要求,在校园建设中采用多项节能、绿色、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自然采光、高效电驱动地源热泵、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实现校园整体能效提升、节能减排。同时,又注意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与打造,通过生态化、个性化、现代化的校园文化,彰显出校园的“生态特色”。在设计中尽可能地体现“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把学校的空间交给孩子和老师,聆听他们的心声,遵从他们的意思,经过他们的集体讨论,发挥他们的才智、创意和灵感,学校再通过精心设计、精致布局、精细营造,发挥“空间即教育”的作用,让师生沐浴阳光,乐享绿色,在寓教于乐中,让生态意识深入心灵,激励师生自觉地追求真、善、美,提升生命成长的质量。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76_图像_0002.jpg


“生态课堂”是绿色学校的保障。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说:“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师生在校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他们的精彩在课堂绽放,最深层次的快乐在课堂生成,最深层次的痛苦也在课堂中体会。“5+2”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目标任务将更多地在课堂中得以落实。“生态课堂”主张的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将学生生命成长中最迫切需要的地方作为切入点和生长点。它的关键在于变革,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学记》中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叶澜教授倡导“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肖川先生提出“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都是对“绿色生态课堂”的最好诠释。“生态课堂”应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生态课堂”倡导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师生、把创造还给师生、把发展还给师生,强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强调实践取向是学习提升的关键一步。学校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探索:课堂教学目标,体现统整取向,由知识技能目标转向整合的核心素养目标;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核心取向,由全面覆盖到深度理解;教学方式,强调实践取向,从单向传递到建构分享;课堂教学评价,强调个性取向,从整体划一到多元开放。在“生态课堂”中,教师将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引领者”,最终成为“隐身者”。隐身不代表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隐身以后,教师将把精力放在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教学上,把功夫花在提高自身设计深度学习活动的能力上,把时间花在提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实施、评价及矫正的能力上。

“生态课程”是绿色学校的支柱。学校的课程结构决定了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层次。教育理念、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都需要与之匹配的课程体系。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聚焦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新学校将以育人目标为轴心,融合学生发展需求,兼顾学科逻辑,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版块。从“启航─领航─自航”三个层级推进“生态课程”的进阶:启航课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要指国家必修、限定性必选和校本化拓展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夯实学生的共同基础;领航课程,不领不高,不导不远,主要指国家、校本选修课程,面向分层学生,重在发掘学生潜能;自航课程,不自不生,不维不新,主要指社团、社会实践等课程,面向个体学生,重在发展学生个性。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51_图像_0002.jpg


基于此,学校课程架构为:一个核心、两个维度、三个阵地、四个层次。一个核心:立德树人。两个维度:整体优秀与个性特长。三个阵地:主动学堂、多元课程、缤纷社团。四个层次搭建: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实践型课程,综合型课程。

“生态课程”的特色化开发过程中,将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长江水文化、黄鹤楼文化、武汉防疫精神、长春街学校文化等武汉地方特色、学校校本课程,逐步实现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有机整合,形成完整连贯、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课程体系。我们的生态课程基本理念提倡教育要回归生活,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实现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

“生态育人”是绿色学校的指南。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人的发展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提到: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尊重人类尊严、尊重和平,对人类的持续发展负责。顾明远先生指出:“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而不是无生命的物质。”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其德、智、体、美、劳诸因素的成长,从来不是孤立的点状的生成,而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共生,不是简单的立竿见影,而是复杂的嬗变过程,不只是单一的课堂形态,而是全时空的育人活动。“生态育人”正是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思考科学施策,以促成生命质量整体提升,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23_图像_0007.jpg


我们希望孩子们成长过程,是有趣的、有意义的。“生态育人”倡导不要让教科书变成孩子们的全部世界,而要让世界变成孩子们的教科书、让社会成为孩子们的大课堂。”具体到实践中,我们强调学生的元认知,主动认知,主要目标导向为“四知”:“知己”“知人”“知物”“知天”。知己,即:发现自己、接受自己、肯定自己、转化自己、爱护自己、挖掘自己;知人,即:与他人和睦相处、关注社会、群体规则、关心弱势群体和个体;知物,即:与环境建立生命共同体,关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知天,即:与宇宙天人合一、珍爱生命、生命自觉。主要途径为“五育人”。即:学科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情感育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生态育人”下,孩子们将主动参与光盘行动、劳动体验,到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入田间体验农田种植……广阔的天地将赋予孩子更多的经历、更丰富的体验,发挥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综合育人的功能,帮助助他们修炼品德、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生态教育”的四个维度,不是单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互为交融,互为促进的共生。“生态教育”四个维度的深入推进,将会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形成以学校精神和气质为特征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四、学校理念系统


【教育理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绿色发展的教育


【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是教育的“载体”

我们不能切断孩子与自然的联系


【建筑空间设计理念】

空间即教育

沐浴阳光,乐享绿色,寓教于乐


【设计目标】

生态化、个性化、现代化


【校训】

把美好的事做实

把实在的事做美


【校风】

培根固本 向阳至美


【教风】

致远大 精细微


【学风】

修身自省 合作创新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23_图像_0009.jpg


学校理念体系是在学校教育理念指导下所产生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教育理念是贯穿这一体系的核心。

【教育理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绿色发展的教育

教育理念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所应该秉持的教育理论和观念,它是学校核心的精神支柱,需要与学校的特色保持一致,并指导学校的“一训三风”。

【意义阐释】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关涉到一个家庭的明天,关涉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新课程改革把教育的核心理念定位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倡导“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位”,学校的主角是“学生”,教育的目标与宗旨都应指向“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北京第十一中学的校长李希贵倡导“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办学行动纲领中坚持“儿童立场”,鲜明指出:“儿童站立在学校正中央”。

“适合”,释义为:与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相符。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其出发点必须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教育,应从学生成长最需要的地方入手,遵循教育最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唯有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才能让孩子诚实守信,才能让孩子内省改变,才能让孩子勇于担当。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要遵循学生的“四性”:独立性、成长性、情感性、完整性,引导他们具备生命成长的“四能四会”核心素养:能健体会学习,能友善会感恩,能独立会内省,能共处会审美,从而培养终生学习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幸福追求者。


0208小学景观方案_页面_4_图像_0001.jpg


“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绿色发展的教育”与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创办于1946年的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有着74年的办学历史,在“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积极践行“适合教育”的育人模式,以“适天性、适家国、适未来”三个维度,培养适应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生,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卓有成效的教育模式、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适合而全面的高质量教育,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作为一所新学校,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在传承中创新,坚定不移地将“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传承下去。

【校训】

把美好的事做实   把实在的事做美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校魂”,是学校精神的具体表述,是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它反映学校的独特气质,展示学校的文化与风貌,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意义阐释】

“把实在的事做美”,首先,它彰显的是“美”。“教育是美好的”,它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一种幸福的遇见,是一生美丽的邂逅。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认为,唯有认为“教育是美的”,才能用爱做教育,用心做实事。因此,对学校育人目标的定位、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考虑、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考量首先应从“美”的角度出发。

“把美好的事做实”,同时,它强调的又是“实”。教育是无限美好的,同时也是真实发生的。唯有“真”才能致远,唯有“实”方可笃行。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未来,既要有“座右铭”的导向,也离不开真实、真切的细节。光有美好的愿景,而忽视了过程的走实,无异于沙滩上建高楼,空中楼阁。只有把美好的事做实,办实在的教育,才不至于让教育落空,才会把教育理念真正地贯彻下去。

明代王阳明常说“真心着眼,敦本尚实”,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人需要一颗真诚的心,一所学校需要一个务实的氛围,一个民族需要一个坦荡的世界。对长春街第三小学而言,“美好”是学校的价值取向,“实在”是学校的务本之道。《论语》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绿色”“生态”核心要素提倡的就是“求真务实”“抱朴守真”,回归真实的自我存在,引导师生在真实的原生体验中发现美,真诚的细微之处感动美。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28_图像_0002.jpg


“把美好的事做实,把实在的事做美”。“美”与“实”二者有机的融汇,既着眼于全局,又关注于细节,既立足于学校的长足发展,学生的未来发展,又把握着学校的教育行为,学生当下的成长,将成为长春街第三小学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校风】

培根固本   向阳至美

校风是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师生应该具有的精神风貌,是学校师生自内而外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趋向,体现出来的风度气质和行为规范。

【意义阐释】

“培根固本”不只适用于植物生长,它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育。它是我国最古老却经久不衰的哲学思想。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想要树木生长枝繁叶茂,首先要稳固好它的根本,想要河流畅通,首先要疏通好它的源头。王阳明《传习录》中言:“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意思是说种植树木一定要培养好它的根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自己的心性。唯有扎实“培根固本”,才能静待“教育花开”,才能喜看“绿树成荫”。

如果说孩子是一棵树,那么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就是这棵树赖以生存的土壤。提倡“培根固本”,一方面是出于“生态教育”着眼的是学生长远的未来,立足的是生命成长的根基。另一方面,是落实小学基础教育的责任,担负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使命。对于孩子成长来说,身心健康是根本,品德正直是根本,习惯养成是根本,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立德树人是根本。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培根固本”,就是强调“生态教育”中要把握教育的本质与真谛,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树立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意识,而这种意识对“生态教育”具有不可替换的引领作用,不至于让“生态教育”偏离。

高尔基说:“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美,无处不有。生态环保是美的,绿水青山是美的,自然真实是美的,奋进向上是美的,合作共享是美的……我们倡导“生态教育”,强调的是“向阳前行”“和谐美好”,用“美好”教育来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健康之美、培养习惯之美、张扬个性之美、成就育人之美,指引师生朝着美好的教育梦想,美好的教育愿景,美好的教育生态前行,努力让和谐、美好达到极致。

“培根固本,向阳至美”从内外两个方面规定了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应该具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在内而言,“培根固本”是“生态教育”的内涵与使命所在;对外展示,“向阳至美”恰是“生态教育”的外显与追求所在。

【教风】

致远大 精细微

教风是在核心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具有的教学品质和精神风格,和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又更加具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看做是对教育理念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上的具体化。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75_图像_0002.jpg


【意义阐释】

朱永新教授在《诗意与理想》中写道:“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长春街第三小学倡导“致远大”,就是要求教师教育教学中,始终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提倡长春街第三小学的教师“教孩子六年,想他们一生”,鼓励教师目标向前,方向指远,不局限于教育的当下,不停留在教会学生方法与技能,而应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关注学校的长足发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致远大”的同时,我们强调“精细微”,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首先是从关注细节开始的。对长春街第三小学的教师而言,我们要实施“生态教育”,就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比如潜心研究每个孩子的细微差别(世界上从来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生命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取代的),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务实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生”;每一次学校师生的教育活动,都进行周密细致的策划与安排,活动前后主动思索是否符合学校“生态教育”的理念,研判存在着哪些得与失等。

可以说,“致远大”“精细微”教风将体现出长春街第三小学教师两个最纯朴的教育姿态:抬头仰望星空,俯身深扎大地。

【学风】

修身自省 合作创新

学风是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和精神风格。一所学校具有怎样的学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成长的走向,决定着学校的长足发展。

【意义阐释】

“修身自省”是我国自古以来一直强调的道德哲学与学习方法。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周易》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说,一个富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终日不懈地自觉激励。老子说:“自知者,明也。”老子所指的“自知”,就是自觉意识,能够自我反省迁善,才能够真正的“明”。《大学》中进一步强调:“此谓知本,知之致也。”意思说,这种自觉感知因为抓住事物的规律,所以是智慧的极致,是“学习”的内在驱动。

《论语》中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和他看齐;见到不贤能,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它道出了“学习”最应该拥有的是自觉意识与内省能力。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惧何忧?”意思是说每天我反省自我,如果不感到内疚、忏悔的话,我又有什么可感到畏惧和忧虑的呢?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缺乏自觉意识和内省能力的学习是低效的,没有“修身自省”的教育是肤浅的。

“修身自省”恰是“生态教育”的内涵与魅力所在。“修身自省”重在受教者的内察内省,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与被影响,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教育自己的活动,从而懂得自我反省、自我成长,从而悄悄地变化气质。

如果说“修身自省”重在学生的自我学习、主观求知、主动求索,那么长春街第三小学在促学生内省成长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合作创新”,强调伙伴合作、团队成长、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会合作能共处”是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新课程改革下,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论语》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不提醒我们,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在生态、生活、生命体验中互助成长、互促共生。随着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从小懂得互学互鉴、开放包容、求同存异、共享共赢,他们将更适应时代的需求、未来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复兴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高尔基说:“如果学习只是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生态教育”中,我们将更多地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局限于课本,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而要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大胆追寻、勇敢地创新,以创新点亮生命成长、未来发展的征程。


五、学校文化的推行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是全面提升学校物质、制度、组织、形象、精神建设的助推器,是使学校充满凝聚力、生命力、智慧力、创新力的内燃机,是涉及学校内涵发展、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因此,学校文化的建设不能放在纸上、贴在墙上,而应该进入学校的方方面面,以文化来统领学校,以理念来提升学校,以实践来完善学校。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52_图像_0002.jpg


(一)提升学校的文化领导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曾经提出学校领导具有五种领导力:技术领导力、人力领导力、教育领导力、象征领导力、文化领导力(Sergiovanni, 1995)。所谓技术领导力,就是通过一些“科学的”管理技术来管理学校,主要是通过奖惩和时间、空间的控制来达成组织的效率;所谓人力领导力,就是通过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团队建设来达成组织的目标、提升组织的效能;所谓教育领导力,就是领导者扮演一种首席教师的角色,通过自己对业务的精通来诊断教育问题,为教师提供支持和监督,从课程与教学业务的改善等方面促进学校的发展;所谓象征领导,就是通过领导者不断做出象征性行为,比如会议、典礼、提供统一的愿景等等,逐步让教师认识到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事物,并引导他们积极朝这种事物前进;所谓文化领导力,就是在学校中通过长期的努力建构一种清晰的文化,利用这种文化来指引教师前进的方向,规范学校中教与学的行为。

在萨乔万尼看来,唯有象征的和文化的领导力,才是我们应追求的领导力,因为只有这种领导力,才能够真正激发学校教职员工内在的潜力,产生一种持久的发展动力。可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揭示文化建校的秘密。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由一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基本假设所构成的范式。这种范式深植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然而却难以为人们所知晓。大多数人都相信,心态决定命运,然而人们往往不清楚,是文化在决定着人们的心态。因此,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积极地发挥文化领导力,就会从本源上改变教师、改进教育,促进学校蓬勃向上发展。

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所有构建的教育理念体系,包括了学校未来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探索了学校特色的思路与途径。通过理念体系深入宣传和实施,可以全面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二)清楚地向教师阐明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

学校应该通过种种方式,让教师充分学习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从中领悟生态教育的真谛。同时,学校领导者需要通过各种校园官网、微信平台、会议、典礼和仪式,向教师宣讲“生态教育”理念。通过学校校歌的谱写,校名路名的征集,通过一段时间的信息输入,“生态教育”就逐渐在教师心中扎根。当然,要让教师知道“生态教育”,首先是学校的主要领导和中层干部要吃透生态教育,要从内心真正接受生态教育,这样才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不断地渗透“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的理念,同时也使这一理念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三)清楚地向全体师生阐明学校未来的发展愿景

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要想实现“以生态教育为特色的,武汉市窗口示范未来学校”这一目标定位的达成,必然需要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因此,学校要积极地将这一目标愿景以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清楚地描绘出来,让每一个长春街第三小学的师生都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一愿景,从而达成共识,并对这一目标的最终达成充满信心,从而凝心聚力,奋发前行,共同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

(四)学校所有的决策都围绕着生态教育的理念来开展

要想把“绿色生态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学校时时处处以“绿色生态教育”为核心来展开工作,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让学校所有的决策都围绕着“生态教育”来开展。为此,学校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学校发展章程或者学校决策制度,这样的章程规定不管任何人,也不管校长是否更换,在做出任何决策之时,都必须以生态教育为核心,不能违背生态教育的核心内涵,如果有违背,则教职员工有权拒绝执行这个决策。第二,学校在研究任何一项决策、开展任何一项活动之时,都要学会两个追问:这一决策、这一活动如果根据生态教育的理念,究竟该如何做?这一决策、这一活动对于实现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有什么意义?通过这两个追问,端正学校决策的方向,使学校的发展目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朗,以防散漫无力,偏离了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的贯彻决策,在每一次工作总结中,都需要有两个相对应的反思:这次学校所做的工作、所开展的活动,有没有真正贯彻生态教育?这次学校所做的工作、所开展的活动,有没有让学校离发展目标更近一步?通过这样的反思,使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生态教育和学校未来发展目标来展开,同时也将强化教师员工生态教育的意识,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目标一致,提升工作的效率。

通过上述两个过程,就可以基本保障学校的决策围绕着生态教育,围绕着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而展开,也使全体师生的思想境界由散漫到集中、由随意到深刻,上升一个档次。


0208小学景观方案_页面_2_图像_0001.jpg


(五)让师生都有机地参与到生态教育的建设中来

一个新文化的建设,需要入脑入心,而要达到入脑入心,则必须通过个体的有效参与从中获得体验来实现。

长春街第三小学的绿色生态教育需要全体师生有机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种理念,实践这种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促成这项工作:

1、展开生态教育的大讨论,主要探讨生态教育如何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落实到自己的学习中,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探讨生态教育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人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每一个教师都依据生态教育的理念,通过系统的研究寻找自己具有生态教育内涵的教育模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仅符合学校教育理念,而且与教师自身的能力、学生自身的素质相适应,能够唤醒教师自己和学生的智慧和幸福感。

3、强化教师有根据的教育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的时候,要以生态教育理念为依据,不断追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符合生态教育的思想?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应该如何改进,才能够更加契合生态教育的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确定了反思的方向,凝聚了教师反思的焦点,而且大大降低了教师反思的难度,提高了教师反思的质量,同时,也让生态教育逐步深入人心。

4、奖励教师对文化建设的参与。教师在生态教育讨论中、在生态教育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成功的作品、教育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等等,学校应该大张旗鼓地表彰,并说明表彰的理由。此外,奖励教师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珍视教师的研究成果,将这些成果整理成集子印发给每一个教师,在教师中推广这些成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将这些集子在正规的出版社出版。

5、推出典型和榜样。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必然有一些教师走在前面。对于这样的教师,学校要帮助他们把自己的生态教育建设思想、成就系统化,使之形成典型,并在学校进行系统、深入的推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仅可以激励其他教师奋发向上,而且可以增强其他教师的信心,为他们提供一个文化建设的范例,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


final-20210301二七沿江商务核心区北片16号地块小学方案设计_无文字_页面_023_图像_0005.jpg


6、建立生态教育实践共同体。所谓共同体,简单来说就是拥有共同思想、共同理想的人为了共同理想的实现而不断寻找方法所结成的互惠团体。学校首先可以有意地推动一些富有教育理想的教师组成这样的团体,通过物质、精神和专业支持帮助他们把这样的共同体运作起来。而后对这样的共同体进行宣传,把更多的教师吸纳进来,最终把整个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变为这样的共同体的成员。

(六)形成常态有效的绿色评价机制

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与未来,淡化统一的评价目标,采用多元、绿色、发展的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形成更加完善齐备的绿色评价机制。五育并举,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未来可持续发展水平等进行综合考评。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不同形式的多元评价,达成“轻负担、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生态教育。

(七)紧抓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机和关键事件

要让文化建设深入人心,重视其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机和关键事件特别重要。长春街第三小学需要在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目标建设实现一定成就的时候,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庆祝,这样不仅可以激励教师,而且可以更加凸显学校的价值所在,从而能够给教师以有效引导。

通过上述过程,学校文化就在教师和学生中扎下根来,成为全校师生内在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形成学校强大的凝聚力,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注入无限的活力。我们相信,在江岸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长春街第三小学一定会成长为有内涵、有灵魂、有高度的理想学校、美好学校。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